🌟CIO们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提法对比
2023-5-13
| 2023-6-4
0  |  0 分钟
password
Created time
Jun 4, 2023 12:52 PM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CIO们关于数字化转型
Name
机构
发展战略
新型能力
系统性方案
治理体系
业务创新
时间
Tags
链接
民生银行
工商银行
构建全集团一体化安全运营体系,自主研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完成同业首家综合型金融攻防靶场基础平台建设,建立了覆盖全集团、7×24小时的安全运营体系,疫情下保障运营不停摆,业务研发投产不中断,为维护金融稳定贡献工行力量。
以数助实,精准高效服务经济发展。深度参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紧密对接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行业龙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打造工银聚链、工银聚融等一系列数字供应链平台,构建“产业+金融”的数字生态共同体。积极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丰富数字普惠产品体系,以全流程线上化服务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为企业减负纾困,支持稳经营、稳就业。积极建设智慧贸易金融生态场景,与海关组建贸易金融联合创新实验室,围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开展联合创新,实现主要贸易金融产品全覆盖。创新线上化服务新模式。依托云网点向1亿客户提供数字化陪伴式服务,拓展“屏对屏”云办理模式,同业首创“云个贷”、电子函证服务,升级打造“智能+人工”一体化“云客服”,让更多金融服务高效触达客户。加强对老年人、新市民等群体的精准金融服务支持。以数辅政,融合共建加强政银合作。积极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独家承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金管理系统,助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与地方政府合作研发专属政务APP。积极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以数防险,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智慧风控体系,积极推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研发融安e信、融安e防、融安e控、融安e盾等系列风险防控产品
Feb 22, 2023
工商银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密围绕“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布局持续发力,加快推动经营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打造与现代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数字工行”,为服务新发展格局和建设数字中国贡献工行智慧。
技术体系:一是夯实自主可控技术底座。充分利用分布式框架、云计算处理等新技术,构建面向未来业务发展,以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成本可控、安全稳定、便捷研发为特征的全新技术体系框架。二是主机应用下移实现标志性突破。三是打造企业级创新驱动引擎。人工智能平台、区块链平台等。数据方面一是夯实数据基础。基于“一湖两库”等基础设施,构建数据中台分层体系,实现数据资产沉淀、数据服务化、数据资产运营、数据产品输出。二是深化数据赋能。围绕客户服务、产品创新、风险防控等领域智能化转型打造智能化数据应用体系,贯通“数据、洞察、决策、行动”全流程,实现数据对业务的即时赋能和数据驱动智能化决策。
一是打造融合型组织机制。形成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以及境内外金融科技一体化管理的总体布局,成立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发展委员会,实施业务创新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的整合,同业独家设立业务研发中心。二是打造复合型数字人才队伍。工商银行大力加强专业化、复合型数字队伍建设。数字思维“全面融入”,将全行思想认识的转变作为先导,将数字化思维深度融入银行的每个细胞,转化为每名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面向全行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传导数字化战略,加强全员数字化能力与意识培养,使数字化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超过40%的一级分行在班子中配备了金融科技与数据背景的干部;完善鼓励创新、试错容错的激励机制,大力强化人才精准激励措施。三是构建差异化研发机制。组建了百余个业务与科技融合的敏捷迭代和快速原型研发团队,快速响应业务创新研发需求;针对重大创新攻关和关键技术攻坚项目,实行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突破重点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和攻坚克难能力;积极推动研发运维一体化(DevOps)建设工作,构建了贯穿研发、测试、生产的流水线平台。
将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需要作为数字工行的主线,积极构建数字生态新范式,重塑智能高效的服务流程、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
Apr 24, 2022
中国银行
“2+2+5”全面数字化转型战略纲要,以企业级架构建设和数据治理两大系统工程为基础支撑,“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开放金融生态体系为特色重点,聚焦客户体验全面提升、产品服务开放共享、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管理风控智能高效、机构员工减负赋能五大能力。“1+2+X”战略规划体系,以《中国银行“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数字化专章为纲,以金融科技规划和数据战略规划为目,由业务板块、金融专项、机构规划纵向承接,进一步明确任务举措,层层衔接,相互支撑,勾勒出数字化蓝图愿景,形成集团“一盘棋”。有机衔接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强化统筹领导,成立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设立金融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一体化推进集团数字化发展、数据治理攻坚、场景生态建设、金融科技创新。优化组织布局,构建金融和科技融合的新机构。
无场景,不金融客户在哪里,场景在哪里,金融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坚持“生态、流量、融合”三种理念,运用“开放、平台、变革”三种思维,将金融服务下沉到相关非金融服务中,打造一站式服务与极致消费体验。
企业级架构建设是我们中行“十四五”布局的“棋眼”,也是数字化转型主要的抓手和实践。所谓关键子落,满盘皆活,我们希望通过企业级架构的建设,破解银行在流程、产品、数据、IT方面的制约,站在企业的视角重新规划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打造覆盖营销、产品、运营、风控、数据等方面的企业级中台。一是依托四地多中心的基础布局,形成同城双活、异地可实切的高可用容灾能力。二是构建金融级分布式云,实现资源弹性灵活配置。三是全栈采用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建设了专门的信创单元承载客户信息等核心业务。四是自主研发了“鸿鹄”“瀚海”“星汉”等一系列分布式技术中台。五是规划建设新的安全架构,有效应对数字化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
中国银行已经制定发布了《数字化新军建设方案》,着力打造一支以业务科技高度融合为鲜明特征、以揭榜挂帅、联合攻坚为创新使用方法、以配套激励机制为支撑保障的复合型人才新军。数字化新军建设不同于传统银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在建设理念上,银行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多的是“培训一支队伍、学习一个专业、训练一种能力”的单一视角,数字化新军要立足于不同领域深度融合,组织边界不断打破,知识能力迅速变化的新形势、新视角,深度融合科技、业务、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人才。  二是队伍结构上,数字化新军包含了从管理到运营、从业务到科技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既有顶层架构设计的领军人物,又有衔接业务场景的行业专家,也有大批IT基础支撑的技术力量。将着力打造出数字化营销、产品、运营、数据分析、智能风控、量化交易等十余支数字化人才队伍。横向覆盖主要的业务条线,纵向会从总行一直穿透到二级分行。  三是培养方法上数字化新军要立足充分发挥作用,在实战中建功立业。一方面通过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来培养使用和磨炼人才,特别是一些年轻人,通过培养“尖兵”和“种子”再输送回各个机构和条线,进行全员转型。另一方面,在一些关键领域,我们会秉持开放融合的理念,通过内部挖潜与外部引入相结合的方式,从市场上引入一些高端专业人才,充实队伍。成立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强化统筹领导和顶层设计。包括科技部门向业务部门派驻骨干,混编队伍,合署办公,紧密对接。包括改革分行特色应用研发模式,快速响应一线需求。数字化转型都绝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事情,而是一场涉及全行上下经营管理理念和业务拓展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关键在于业务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原来的单一条线或者单一部门,无论是从职能职责还是专业能力、人才储备来说,都很难独立推进全行的数字化转型。近年来,中行先后成立了企业级架构建设办公室、数字资产管理部、产品场景生态创新部、数字货币办公室等部门,组建了数字化转型攻坚力量,专门负责集团数字化转型基础能力的建设。科技体系内部也通过组织架构优化调整,形成了紧贴业务、全程快速响应的服务新模式。
个人数字金融。以个人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指标为导向,推动全流程数字化基因改造,实现零售银行服务扩面提质。敏捷前台,整合协同的渠道管理能力、开放共享的场景生态能力。智慧中台,打造精准的客户洞察能力、全流程的数字化营销能力、深入的数据资产挖掘和应用能力。打造远程银行,凭借智能客服、私域流量、云理财室等数字化工具,提供非接触式线上服务,探索升级为端到端客户经营的“超级空中分行”。高效后台,实现高效的智慧运营能力、智能化的风险内控管理能力。产业数字金融。围绕贸易新服务、外贸新业态,将科技元素和数字思维注入金融服务全领域、全过程、全链条,聚焦央企国企“上云用数赋智”,打造生态场景平台,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与合作伙伴共同实现单一供应链、普惠金融产品向协同化、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转变。数字人民币。构建可扩展、易伸缩的开放体系,打造与生俱来的数字基因,推动与区块链、5G等新技术跨界融合,深度重构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新生态。
Aug 22, 2022
在交通银行“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把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推进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将提升科技引领能力作为“十四五”时期全行重点打造的能力之一。提出金融科技发展愿景“POWER”,其中P代表平台(Platform)、O代表开放(Open)、W代表智能(Wise)、E代表企业级(Enterprise)、R代表重塑(Reinvent),以此强化科技引领作用,推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服务模式以及价值体系的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提升对客户、市场以及基层业务的精准性、适配性和灵敏度,构建面向数字经济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公平的金融供给体系。
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以数字化思维和手段赋能经营管理、产品服务、业务流程和场景建设,同步推动各业务领域全方位的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生态构建。用企业级和数字化思维武装全行干部员工头脑,逐步改造经营理念、展业习惯和工作方法。
首先,搭建安全的数字基建。第二,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第三,加快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第四,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具体包括:一是确保核心关键业务的自主可控。全面推进分布式云平台建设,构建一体化的分布式技术栈,实现云平台与信创软硬件基础设施融合应用。基于企业级建模思维,对主机核心系统进行重构,实现应用组件化、模块化、参数化目标;结合微服务、单元化等设计要求,将核心系统从集中式主机平台下移至分布式开放平台。建立安全有效的企业级技术平台,夯实分布式基础架构技术。二是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运营。建立“零信任”安全技术架构,打造覆盖云安全的全集团一体化安全运营体系,提升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发展与安全的有效平衡。三是建设适应云计算、分布式等新技术发展的集团一体化生产管理体系。建立集团统一的配置管理标准,实现配置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为生产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配置数据支撑。四是全面推进灾备体系建设。数据引用方面:一是推进业务数据化。二是统一数据标准与数据模型,有效破除“数据烟囱”。三是推动数据业务化,用数字化思维创新产品设计、重构业务流程,构建覆盖前中后台的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模式。四是探索建立银行业数据与外部公共数据、行业数据的交换机制、融合机制、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Jun 29, 2022
中国建设银行
2021年,建设银行对2018年提出的“金融科技TOP+”金融科技战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化拓展,推出了“TOP+2.0”,在核心技术方面把科技驱动深化为驱动与引领并重,坚持技术和数据作为金融科技的双要素。在具体技术上保持对“ABCDMIX”等前沿科技的重点关注(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M移动计算,I物联网,X是现在还没有商用的一些前沿技术,如5G和量子计算等。),进一步拓展“X”的内涵,同时深化多种前沿技术的融合,就是MIX。
业务开放主要强调物理渠道向本地化网点生态运营的演进,生态对周边高频生活服务的吸纳融合,金融服务向生态场景的嵌入和向物的银行的延伸。 数据开放方面在安全合规前提下与外部生态合作,合作方共同萃取生态价值,深入洞察客户需求,提供前瞻性的服务。 技术生态方面开放开发环境和服务接口,引导聚拢中小科技企业融入建设银行技术的生态圈,增强对业务整体科研供给能力。 在平台生态方面一方面要优化现有的生态布局,纵深推进生态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平台的融合,打通平台与平台之间、平台与金融服务之间的用户体系、营销体系,广泛连接全域的用户,实现跨生态高效的协同。同时坚持平台建设与运营并重,推动平台从建到用,在运营中发掘客户需求,及时改进和跟进,提升生态运营效能和产品创新效率,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在体制机制方面,继续深化“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与文化,优化创新能力布局;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科技人才库和领军人才建设;深化集团一体化,进一步促进业务、数据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我们有三个原则:一个是企业级,一个是以客户为中心,一个是整个企业级的架构要与时俱进。
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银行综合运用新技术,结合金融的资源优势,为政府搭建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二、聚焦深层次痛点,推出住房租赁战略,引领长租新风尚。三、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新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实体经济。建设银行充分发挥数据和科技的优势,重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
Sep 21, 2021
招商银行
在战略层面,招行提出建设商业银行3.0模式,重点打造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和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三大模式,董事会、管理层均明确金融科技作为招行的三大工作支柱之一
坚持业务导向,必须找到关键支点,招行的支点是“两个体验”:客户体验和员工体验。重视客户体验。第二是重视员工体验,必须给员工提供非常多的渠道支持、管理工具支持、数据支持。这是我们这些年数字化转型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当APP平台变得非常便捷的时候,我们内部的一些业务处理流程要能很快地响应客户的服务请求。于是,内部的作业流程也必须变得数字化和自动化。我们打通了线下渠道,网点、员工、包括客户经理等能很好地呼应线上客户的服务请求,这就涉及到要做好内部的员工体验,于是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建立对公客户经理的CRM系统,支持对公客户经理很好地服务客户。不仅是客户经理,我们内部众多不同岗位的员工之间,如何快速响应客户的服务请求、市场的请求,就要求我们的协同办公系统要做得非常流畅,让信息传递是扁平化、高效流转的。
数字化时代,客户需求更加个性化且易变,银行必须具备敏捷响应的能力。一个要求是快速迭代,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都在线上跑的时候,还能快速响应这些需求,进行快速迭代第二个要求是银行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它其实是一个开放体系第三是计算需求的大量增加,一是要能承载大计算量的任务,二是要把成本降下来,如果计算成本很高的时候,其实是没有能力提供大计算量的服务。一朵云、两个中台。未来的数字化转型:我想主要三件事:第一件是把线上化,我们称为网络化这件事情做好。因为目前的零售线上化,我们是做得不错了,但对公线上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对公有合规的要求、风控的要求,或者法律上面的要求会更加复杂一些。今后我们通过与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同步,要把这些要求尽量变成数字化,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数字化做得足够好,对公的工作效率才会进一步提升。第二件事情是数字化所有的业务、所有的服务都是数字化方式提供的,我们称之为用数字化来创造新的服务价值。坦率地说,我们今天不确切知道会生产出什么样的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应用,但是我们今天想办法要创造一个让这些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应用可以生长的环境,创造大量的土壤,即如何把中台搭好,把数据整理好,让这些应用可以在中台等大的技术环境和业务环境里边自由生长,这是我们很重要的工作。第三件事情是智能化。坦率地说,未来银行其实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机构,所以智能化或者大数据的能力对银行是尤其重要的
怎么去适应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根源最后是文化,可以看到招行在这些年的数字化转型,我们强调“开放融合、平视包容”的文化,主要是发挥每位员工、每个业务单元的自驱力,根据业务的需要、管理的需要、客户的需要不断地创新服务。
银行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它其实是一个开放体系,需要跟客户的生活圈、工作圈、经营圈去打通,需要往外走,同时还需要引进来,就是把一些外部合作伙伴好的服务引进来。在这个平台上给客户提供更完整的服务,就必须引进来、走出去
Jun 4, 2021
1.强化银联云数字技术底座能力,建设完善银联云2.0产品体系;2.加强关键领域数字技术与标准研发;3.推进创新数字技术试点应用,围绕“端-管-边-云-用”5层技术架构积极开展隐私计算、物联网等创新技术研究应用。4.提升组织数字化协同效能,规划形成了3大类15项数字化办公专项工作:一是构架数字化敏捷网络,发布“零信任技术”的无界办公产品,实现多场景、多终端融合接入,积极响应疫情后公司居家办公后个性化工作需求。二是管理数字化可信办公终端,通过威胁防护、数据保护、终端管理等技防工具实现终端安全管控,构筑终端安全防线。三是建设数字化协作平台,以统一办公入口推动数字化触点场景落地。四是建立需求一体化流程,实现研发资源匹配;建设数字化任务看板,实现重点任务实施跟踪,打造数字业务样板间。五是推出数字化工具套件,实现即时通讯、会议、文档、日程等相互联动,实现协同工具数字化,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组织效率。
1.经营服务赋能不断深入在服务商户过程中,我们不断推进商户一点全流程入网能力建设,简化商户接入流程,融合云闪付网络支付模式,丰富产品功能,不断延伸拓展银联线上线下统一收银台市场;2.数据服务规模不断扩大银联以需求为导向打造端到端嵌入客户业务的数据服务产品,提升数据服务能力,提供覆盖银行卡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升级客户挖掘与风控辅助的全流程服务;利用隐私计算、大数据开放平台等工具,提供联合建模、安全服务及应用输出服务。3.风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了打造新形势下的全网络、全流程、全场景、全方位数字化风控服务能力,银联推进三代风险系统建设,加快提升基于账户的风险监测与核验能力,优化完善银联网络合规风险防控指引,建设上线跨行风险监测与账户核验平台,持续优化支付产业信息安全评估体系;建设网络支付四方模式下的风控解决方案,完善风险监控能力,建立联防协作能力,优化风险损失赔付机制。
Jul 1, 2022
上海银行
一是协同。数字化转型初期基本是从营销、支付等前台业务开始发力。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体会到中后台的转型才是支撑银行整体转型的关键。所以,前中后台要联动转型才能对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起到协同作用。二是聚合。中小银行要聚合大型银行先进的业务、技术经验,聚合金融科技公司的先进做法,聚合合作参与方的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局面。三是转型。要进一步理解转型的内涵。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转型,更是思维的转型,是战略引领下的业务转型;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模式也在转型务。
Jan 22, 2022
平安银行
为更有效地发挥引领、赋能和支撑作用,科技引领需要从认知、数据、技术、思维、创新这五个要素驱动,综合布局。
一是提升经营洞察,打造先人一步的能力;二是增强决策能力,提升经营管理效果;三是改善风险成本管控,优化投入产出效率;四是夯实科技底座,助力业务经营转型。
一是认知,决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高度。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依靠专家经验决策到用数据决策的转变,用数据化的方式去描述、定义、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是核心的生产要素,认知、技术、工程、创新等要素都是基于数据。三是技术体系,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座和核心生产力,同其他要素一道支撑起数字化发展。四是工程体系,是实现技术体系落地的关键能力,两者共同构成了科技的核心价值。五是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引擎。
推动经营数据化、服务线上化、流程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前中后台一体化,达到决策三先、经营三提、管理三降的数字化转型目标。 在“三先”领域,即先知、先决、先行;在“三提”领域,即提效率、提产能、提效益;“三降”即降成本、降冗员、降成本。
Dec 29, 2022
 
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转型
  • CIO
  • 陆奇 | 《新范式 新时代 新机会》5月7日 笔记Tree of Thoughts TOT利用大模型来辅助决策推理
    目录